본문 바로가기 대메뉴 바로가기

사랑해요!중구 中区

中区旅游

三代合一的中区!

伟大的历史人物

申采浩
申采浩
申采浩 1880 - 1936
丹斋申采浩先生于高宗17年(1880年)12月8日生于中区於南洞233号,他是父亲申光植与母亲密阳朴氏的次子。
高灵申氏原本世代居住在忠清北道清原郡琅城地区,后来父亲搬至外祖父家安东权氏墓幕居住,并生下了丹斋申采浩先生。
此地由桃林洞(又名“Torimi”)等三个村庄合为於南里。而他生活的村庄是位于大屯山反向延伸至大田宝文山的陡峭山脊上的一个偏僻的山庄。由于墓幕故居所在的地方的形似鸟巢,在深谷中呈簸箕形状,因此又被称为“凤巢谷”。
丹斋先生7岁之前一直住在山里孤零零的房子里,过着贫穷和饥饿的生活。
丹斋先生是保闲斋申叔舟的第18代孙,他家世代居住在清原郡一带。丹斋先生曾祖父命休曾官居佥枢(正三品),擅长作诗和书法。祖父星雨曾任司谏院正言(正六品),传承了的士族命脉。可是外势的掠夺和国政的动荡影响到了丹斋的家族,到了父辈一代,家势完全倾覆,变为没落的儒生。因此只好背井离乡,搬到外祖父家先山所在的於南洞墓幕居住。可是丹斋的父亲光植却37岁英年早逝,母亲朴某把父亲的遗体运回了故乡,之后便与大儿子在浩一起搬回了家族聚居的琅城。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一生
1880
~1900
1880
申采浩先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身为新闻工作者、历史家、独立运动家活跃活动,唤醒民族自尊之人,他于1880年生于忠南大德区山内面於南里Torimi的外婆家,8岁那年父亲去世后,搬到了忠北清原郡琅城面归来里。
1898
在大田和忠北留下生前痕迹的丹斋先生于1898年考入成均馆进京后,身为新闻工作者、独立运动家、史学家、文人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1900
~1920
1905
1905年开始在皇城新闻上刊登评论的丹斋先生在《大韩每日新报》上发表了《日本的三大忠奴》、《今日大韩国民的目的地》、《韩国自治制简史》、《向韩日合并论者呐喊》等诗论和《读史新论》、《水军第一伟人李舜臣传》等历史关系论文等。尤其是丹斋先生通过当时发表的历史关系论文,展现出以檀君、扶余、高句丽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史观。
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丹斋先生与梁起铎、李东宁、李会荣、李东辉、安昌浩等人一起参加了抗日秘密决死人新民会组织,还积极参加了国债报偿运动。
1910
1910年流亡到中国的丹斋先生与尹世福、李东辉、李甲等人组织了光复会,在满洲生活期间执笔编纂了《朝鲜史》。当时,丹斋先生去白头山登山、考察广开土大王陵等,周游高句丽和渤海的遗址,系统化整理了以扶余、高句丽、渤海为中心的韩国古代史。
1919
1919年参与建立上海临时政府的丹斋担任了临时议政院议员,
1920
~1962
1920
1922年应义烈团长金元凤的邀请前往上海,执笔并发表了名为《23年朝鲜革命宣言》的义烈团宣言。该宣言主张通过暴力进行民众直接革命,将经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而成长的民众势力刻画成日本统治世界的掠夺性、不平等帝国主义体制的主人公,因此被评价为提高了民族主义理念的广度和质量。20世纪20年代是丹斋历史力量发挥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他曾执笔《朝鲜上古史》、《朝鲜上古文化史》、《朝鲜史研究草》等作品。
1928
生活如此激烈的丹斋先生于1928年5月在台湾被捕,之后被大连地方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移押到旅顺监狱,
1936
服刑期间于1936年2月21日去世,享年57岁,因脑出血在狱中殉国。
1962
他的遗骸被安葬在忠北清原郡琅城面归来里,1962年3月1日授予大韩民国功劳勋章複章。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1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2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3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4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5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6
  • 丹斋申采浩先生的 7